1-4月中国煤炭进口相关数据分析
一、1-4月进口煤情况
4月全国进口煤及褐煤2530万吨,同比增加302万吨,增幅13.6%,环比增加182万吨,增幅7.8%。
1-4月全国煤炭进口总量同比去年略增,1-4月全国进口煤及褐煤9993万吨,同比增加225万吨,增长2.3%,进口总量占2018年全年进口量的35.5%。
4月全国出口煤及褐煤50万吨,同比减少1万吨,环比减少6万吨。
1-4月,全国共出口煤炭233万吨,同比增加85万吨,增长57.4%,
1-4净进口9760万吨,同比增加2587万吨,增长10.7%。
1-4月进口量略超市场预期,1月份,受平控政策影响,部分进口煤延迟至1月集中通关,导致1月进口煤量较大。此后虽然澳煤进口通关受到一定影响,但俄煤以及印尼煤有效补充了缺口,且部分国内贸易商在澳煤价格低位时大批量的采购陆续通关,也导致了4月进口量的同比增加。
二、分煤种进口情况
4月进口动力煤552万吨,占比21.82%;炼焦煤743万吨,占比29.37%;无烟煤53万吨,占比2.09%;褐煤965万吨,占比38.14%;
1-4月进口动力煤2306万吨,占比23.08%;炼焦煤2384万吨,占比23.86%;无烟煤325万吨,占比3.25%、褐煤4032万吨,占比40.35%。
综合来看,进口煤以广义动力煤为主。受中澳关系紧张影响,澳煤通关受限,导致2月动力煤、炼焦煤进口量急剧减少。3-4月贸易商的抄底行为以及印尼煤、蒙古焦煤的补充带动整体进口量的回升。
三、分国别进口情况
整体来看,国内进口煤主要来源国为印尼、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4月从印尼1206.57万吨,占比47.7%;澳大利亚进口煤炭576.93万吨,占比22.8%;蒙古390.21万吨,占比15.4%;俄罗斯220.43万吨,占比8.7%。
1-4月从印尼进口5077.69万吨,占比50.8%;澳大利亚2410.39万吨,占比24.1%;蒙古1103.46万吨,占比11%;俄罗斯944.41万吨,占比9.5%。
动力煤:以澳大利亚、印尼为主要进口国。4月进口动力煤澳大利亚305.29万吨,占比55.3%;印度尼西亚125.81万吨,占比22.8%;俄罗斯99.2万吨,占比18%;蒙古20.36万吨,占比3.7%。
1-4月进口动力煤澳大利亚1342.36万吨,占比58.2;印度尼西亚480.57万吨,占比20.8%;俄罗斯401.34万吨,占比17.4%;蒙古44.35万吨,占比1.9%。
炼焦煤:以蒙古、澳大利亚为主要进口国。4月进口炼焦煤澳大利亚271.65万吨,占比36.6%;蒙古368.51万吨,占比49.6%;俄罗斯50.49万吨,占比6.8%;美国30.88万吨,占比4.2%;加拿大16.67万吨,占比2.2%。
1-4月进口炼焦煤澳大利亚1042.76万吨,占比43.7%;蒙古1046.51万吨, 占比43.9%;俄罗斯164.91万吨,占比6.9%;加拿大84.19万吨,占比3.5%;美国36.94万吨,占比1.5%。
无烟煤:基本从俄罗斯进口,少量从越南、澳大利亚进口。4月进口无烟煤俄罗斯50.7万吨,占比95.7%;越南0.99万吨,占比1.9%。
1-4月进口无烟煤俄罗斯281.19万吨,占比86.5%;越南1.59万吨,占比0.5%;澳大利亚25.33万吨,占比7.8%。
褐煤:主要从印度尼西亚进口,少量从菲律宾进口。4月进口褐煤印尼879.44万吨,占比91.1%;菲律宾83.34万吨,占比8.6%。
1-4月进口褐煤印度尼西亚3729.34万吨,占比92.5%,菲律宾287.91万吨,占比7.1%。
从分国别的数据来看,进口煤来源国以印尼、澳大利亚、蒙古、俄罗斯为主,印尼的中低卡动力煤以及褐煤在性价比方面比较有优势,是国内电厂较为青睐的品种;炼焦煤方面澳大利亚和蒙古平分秋色,褐煤和无烟煤的来源国相对单一,分别为印尼和俄罗斯。
四、进口展望
国际方面,澳洲方面是最大的变数。由于自由党连任,中澳关系未见缓和的迹象,澳煤进口通关政策方面放松的可能性偏低。
国内方面,虽然临近迎峰度夏,但目前港口以及电厂库存均处于高位(北港库存同比增幅26.7%,沿海六大电厂库存同比增幅33%,重点电、六大电库存均高于18年迎峰度夏水平)、国内电厂低负荷运行、长协保供力度较强。整体来看,2019年迎峰度夏压力较低。据我们了解,受外来电以及新能源发电的冲击,目前电厂整体长协采购为主,部分长协量偏少的电厂也保持了较高的库存,基于夏季旺季的采购量有限,且预期价格偏低,外部采购多以印尼煤为主,国内煤采购量偏少。
综合来看,基于迎峰度夏的环境,若澳煤进口进一步收紧,对于国内市场的实际影响相对有限。基于平控的目标,在澳洲没有进一步动作的情况下,为保证国内能源安全,今夏旺季收紧进口煤的政策可能性偏低,而年末淡季收紧的概率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