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煤在内蒙及西部地区竞争力有望增加
中国煤炭市场是蒙古国经济和煤炭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目前,随着中国边境口岸与内陆及沿海地区公路、铁路通道的加快建设以及国内对能源矿产需求的不断升温,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国情决定了"中国是蒙古最大买家"的局面形成且在长期内不会有改变。
"从当前新格局下的国内资源禀赋来看,内蒙及西部地区需求增加,蒙古煤在该区域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将增加。"9月27日汾渭能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毅军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举行的矿产与采矿业高峰论坛表示。
受蒙古采矿与重工业部、蒙古商业委员会以及蒙古矿业协会的邀请,常毅军在会上做了"2019年中蒙炼焦煤市场分析及2020年预测"的发言。来自15个国家的500多名企业代表和相关机构参加了此次高峰论坛。
汾渭能源董事长常毅军做主题演讲
常毅军介绍,内蒙古焦炭(不含兰炭)产能4219万吨,2018年焦炭产量3374.1万吨,尚有845万吨的增长空间;陕西省焦炭(不含兰炭)产能1470万吨,2018年产量873.5万吨,尚有579万吨的增长空间。
"上述这两地是未来炼焦煤需求增长最快的区域,但当地炼焦煤品种单一,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其强粘结主产地乌海的资源面临枯竭。其可持续发展必将依赖蒙古国中南部丰富的主焦煤资源。"常毅军表示。
新疆等西部地区炼焦煤资源丰富,一带一路政策将促进该地区需求增长,但该区炼焦煤不能生产合格的冶金焦,每年都要从山西等地远距离购入。蒙古国西部资源的特点恰恰弥补了当地资源的不足,为西部地区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他指出。
中国东北地区的炼焦煤挥发分过高,变质程度偏低,因资源问题炼焦煤产量持续减少,而随着京津冀等地焦化产能的关闭,东北地区的焦炭产量将出现增长,为蒙古国中部主焦煤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提供了一个潜在市场,常毅军补充道。
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国市场是蒙古煤炭行业发展的关键
蒙古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形成年代复杂且多各自以独立的断馅盆地为主,煤炭的应用价值差异很大。据常毅军介绍,一些看似很好的蒙古强粘结煤,在使用时却会严重影响焦炭的热强度;而另一些看似瘦煤或难选煤,在使用时却会优化焦炭的质量并提高焦炭的热强度。
"如果不去提前研究,极易导致投资失败。"他在会上指出。
在谈到蒙古国煤炭行业未来如何发展时,常毅军表示,“蒙古的出口资源一定是炼焦煤,其销售必须经过选矿加工,只有根据自身资源的特点和目标市场的需求,选择加工工艺,进行产品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销售,才能保证蒙古煤在国际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如果按照动力煤的销售方式销售原煤,将使蒙古煤炭行业陷入持续的被动局面。”
多年从事蒙古煤贸易的蒙川物华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建军曾指出,与中国煤炭市场及各相关系统的深度合作是蒙古国煤炭行业发展的最佳选择。他建议充分利用汾渭能源旗下的信息平台中国煤炭资源网,进一步促进蒙古煤炭规范化运营。
作为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汾渭能源自1998年创立以来,持续向国内外的知名企业提供煤炭及相关行业第三方见解和解决方案。汾渭能源与蒙古国内及国际矿业公司一直保持着长期友好合作,为其提供煤炭资源与市场调查研究、行业研究预测、煤炭定价与价格预测预警、原料与产品优化等相关服务。
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国市场,是蒙古煤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常毅军指出,“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的角度,蒙古煤的主要市场是中国,能否把握中国煤炭市场特别是中国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中长期变化与发展趋势,及时了解并判断中国市场相关产品的库存与价格的变化行情,是蒙古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