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内港口高库存,旺季煤价“风险点”?
一、江内港口库存连续16周上涨
据煤炭江湖最新数据统计,截止2018年6月28日,本期库存量1348万吨,较上期(1336万吨)上升12万吨,连续15周处于1000万吨水平,同时也是连续第13周上涨,再创有江内库存数据统计以来的新高(之前的高点为上周)。江内各大主流港口库存依然高企。环保监管依然严格,污水处理、粉尘控制等要求较严。端午节后市场活跃度下降,观望气氛浓厚。由于对迎峰度夏的江内煤炭市场走势比较乐观,继续囤货待涨情况占据主流。
江内港口库存高企以及持续上涨也成为了市场担忧的“风险点”,那么,江内港口库存为什么连续上涨,它真的会成为旺季煤价的“风险点”?
二、江内港口煤炭库存走势分析
江内港口主要布局下长江口地区,是我国煤炭“海进江”重要中转区域。所谓“海进江”,就是南运的北煤在华北下海后,经海轮运输,在长江口各港口接驳,用江轮低成本运输到沿江消费地。由于靠近煤炭消费终端,长江口区域的市场变化能够充分反映出市场的深层次律动。
1.江内港口库存基本走势和煤价走势一致
总体来看,江内港口作为最接近消费终端的集散地,其直接反映下游的需求和采购积极性。故而对比下图煤价走势和江内港口库存来看,2016年10月以来江内港口库存量和煤价走势基本保持一致(除2017年12月-2018年2月)。
2.2017年12月-2018年2月二者走势相悖
从有江内港口库存统计数据以来,“煤价”和“江内港口库存”走势相悖出现在2017年12月-2018年2月。具体来看:
(1)2017年12月末至2018年2月初,煤价上涨,江内港口库存下跌。
受极寒天气影响,电厂日耗快速上升,2018年1月28日到2月6日,沿海六大电厂日耗均值连续保持在80万吨以上水平,与此同时,电厂库存低位,补库需求强烈。由于下游需求旺盛,而上游供给紧张买不到煤,江内港口库存快速下降,折射到终端电厂表现为电厂补库迟迟不到位,沿海六大电厂整个1月份都在10-14天低位徘徊,库存可用天数刷新历史最低水平。在此情况下,煤价一路冲高。2018年2月2日,宁波港动力煤Q5500含税库提价高达816元/吨。
(2)2018年2月—2018年4月,煤价下跌,江内港口库存上涨。
受上一波电厂补库和“买不到煤”影响,江内港口库存降至历史低位,近30个港口库存合计仅在670万吨左右,举例而言大家对这个“低位”更为有概念:长红国际最高库存为99万吨,当时最低库存仅为11万吨;扬子江最高库存为130万吨,当时最低库存仅为35万吨;太和港最高库存为106万吨,当时最低库存仅为38万吨。
所以这个“低位”给了后来江内港口补库非常大的空间。在政府对秦皇岛750元/吨最高进港价限价以及后续日耗下降带来港口煤价下降的情况下,江内港口库存并没有遵从以往规律随之“降库”,因为其已“无库存可降”,并快速地回到1000万吨左右的库存水平。
3.旺季来临前补库+贸易商囤货,助推江内港口库存持续上涨
江内港口库存是在3月中旬左右回到1000万吨左右水平,应该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库存水平(2016年4月-8月江内港口库存均保持在1000万吨左右)。
4月中旬受进口煤政策收紧、升级影响,煤价止跌反弹。在煤价上涨的同时,江内港口库存也持续攀升,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
(1)旺季到来前,下游提前补库,符合往年的规律;
(2)贸易商看好旺季需求及煤价,囤货待涨,使得江内港口库存相较往年偏高。
三、目前江内港口的高库存是否会成为旺季煤价的“风险点”?
1.从绝对值对比来看,目前江内港口库存偏高,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截止2018年6月21日,江内港口库存合计为1336万吨,去年同期为998万吨,同比上涨338万吨。其中这里面包含3个港口的新增统计口径,盈利港(75万吨)、国信秦港(8万吨)和果园港(16万吨),以同一口径对比(剔除3个新增港口)来看,目前江内港口库存1237万吨,同比增长239万吨。
去年7月江内港口库存最高水平为1103万吨(2017年7月13日),对比来看,目前库存较去年峰值高235万吨,剔除3个新增港口同一口径对比来看,目前江内港口库存较去年峰值高134万吨。
从江内港口库存绝对值对比来看,目前库存水平虽较往年同期偏高,但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2.根据去年经验,一旦日耗起来,江内港口库存将快速消耗
从下图日耗和江内港口库存对比来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旦日耗起来,江内港口库存消化会是一个较快的过程。
因此,如果日耗连续保持在70万吨以上水平,江内港口库存有望实现回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