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采购节奏变化,还会有冬储行情吗?
电厂作为煤炭最主要的消费终端,由于其消费的特殊性,每年会有两波补库行情,分别是迎峰度夏和冬储行情。而在长协机制下,随着长协兑现率的提高,以及市场信息、交易手段的多样化,电厂的迎峰行情逐渐被弱化。
首先,长协兑现率提高,市场煤采购需求减少。根据《关于推进2018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履行工作的通知》,中央和各省区市及其他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75%以上,铁路、港航企业对中长期合同在运力方面要予以优先安排和兑现保障。全年中长期合同履约率应不低于90%,长协兑现率从75%提高至90%。在此背景下,市场煤的采购主要原因有:旺季补充库存、长协煤比例少、市场煤比长协煤更具性价比。其次,随着社交手段以及信息的普及,市场各方对于价格以及基本面的情况都有相对全面和及时的了解,信息壁垒被打破,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减少,电厂的议价能力提高。再者,期权以及期货套期保值等交易方式的普及也为电厂摊薄成本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从今年的迎峰度夏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电厂的采煤节奏存在以下两个特点:
1、 采购周期提前,采购进度不停
经历5月的淡季不淡行情后,电厂迎峰度夏周期提前,6月起电厂加速马力补充库存,沿海六大电厂库存可用天数保持在19天左右。进入7、8月,受台风以及水电出力提高影响,日耗大幅不及预期,但电厂囤煤的动作仍未停止,库存维持在1500万吨以上水平运行。8月中旬以来,日耗已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但库存同比去年却高出33%。
沿海六大电厂库存对比
数据来源:Wind,易煤研究院
2、以价定采多于以需定采
今夏由于超高日耗预期落空,电厂、港口库存高企,港口价格自6月中旬开始持续下行。原本萧条的市场行情在8月却出现了波折:8月5日,周五夜盘期货价格率先反弹,周一市场突然涌现出一批的电厂招标,市场情绪开始转向,价格出现一波小幅反弹。随后电厂的需求逐步消化,市场再度回归平淡,港口价格再次下行。
分析这一波的电厂需求,除去长协量较少的部分电厂,多数电厂的采购原因在于市场价格跌破长协价来到600元/吨附近,这样的超低价格激发了电厂的采购积极性。因此,分析来看,电厂在长协量较为充裕的情况下,选择在市场煤价格较为划算的时期进行采购,不断的消耗前期库存,储备低价新库存。
当前沿海六大电厂1460万吨左右的库存,已远高于去年冬储的库存水平。在产地长协保持刚性发运、日耗走低的背景下,电厂的去库存进度将较为缓慢。同时,电厂的冬储节奏或将再度提前,同时保持在价格低位时期的阶段性采购,这将熨平以往冬储时价格的波动,也将电厂库存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电厂采购思维转变的背景下,以往的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思路将难以为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