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11月份铁路外销煤炭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累计产煤180多亿吨,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七成调往省外,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山西省公布的《"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指出,在2020年,山西省不足10亿吨煤炭产量中,4亿吨满足本省需求,另外6亿吨煤炭外调出省。
山西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日前发布公告,2018年山西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关闭退出煤矿36座,退出产能2330万吨/年。坚定去产能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产能,提升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截至9月底,山西煤炭先进产能为5.82亿吨,比年初增加1.86亿吨,占全省煤炭生产总能力的57%,比年初提高15个百分点。
最新数据显示,山西省2018年11月份铁路煤炭外销1960.6万吨,环比下降24.0%,同比下降6.3%,其中国有重点矿11月外销煤炭1756.8万吨,环比下降24.6%,同比下降8.0%;地方集团煤炭外销203.8万吨,环比下降17.8%,同比上升12.5%。
1-11月份,山西省铁路煤炭外销合计27760.9万吨,同比上升4.3%。其中国有重点矿累计外销煤炭25130.3万吨,同比上升6.9%;地方集团煤炭外销2630.6万吨,累计同比下降15.5%。
分行业看:
电力行业方面,山西省11月份铁路运往省外电力行业的煤炭销量1186.23万吨,环比下降32.3%,同比下降9.2%;1-11月份,合计发往省外煤炭18434.0万吨,累计同比上升5.0%。
冶金行业方面,11月份铁路运往省外冶金行业的煤炭销量291.4万吨,环比上升5.1%,同比上升5.5%;1-11月份,合计发往省外煤炭3477.2万吨,累计同比上升2.2%。
11月份,天气逐渐变冷,但在煤矿先进产能有序释放,运输环节周转加快,港口库存得到有效补充;全社会用电不振,继续影响下游电厂的拉运积极性,电厂采购节奏明显放缓;我国华东、华南等地气温较往年偏高,民用电负荷低,电厂日耗下降;高企的电厂煤炭库存等诸多利空因素的影响下,全国动力煤价格整体呈下跌态势。炼焦煤方面,11月,国内炼焦煤市场整体依旧偏强运行,多地焦煤价格纷纷提涨。
山西地区方面,在耗煤未见明显增加而库存高企的情况下,下游用户需求疲软,持续走低的中转港煤价终传导至产地;与此同时受安全、环保检查等影响,产地煤炭供应量有所缩减,致使主产地煤价稳中有降。炼焦煤方面,产地低硫焦煤供应依然紧张,下游焦企接货积极,主焦煤库存普遍低位运行,且临近年底,煤矿生产以保安全为主,供应面暂无明显好转,支撑炼焦煤价格继续上涨。
分省份看: 11月份山西省煤炭铁路外销量排在前五名的为河北省、山东、浙江、江苏及河南,合计销量1513.8万吨,环比下降11.3%。销往上述五省份煤炭量占山西总销量77.2%。
排在第一位的是河北省,11月份山西销往河北铁路煤炭量为507万吨,环比下降20.7%,同比下降15.4%。前11月累计发往河北铁路煤炭量为6960.8吨,同比上升18.0%。
据河北日报报道,按照规划,到2020年,河北省煤炭运输过境车辆通行运煤专用通道线路比例达到90%,力争完成地方铁路货运量4亿吨,完成多式联运集装箱50万标箱。全面调整港口运输结构,禁止港口接收柴油货车运输集疏港煤炭,今年年底,河北省下水煤炭全部实现铁路集港。2020年采暖季前,唐山港、黄骅港的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原则上主要改由铁路或水路运输。
排在第二位的是山东,11月份销往山东省煤炭量439.1万吨,月环比上升9.4%,同比上升72.3%。前11月累计发往山东铁路煤炭量为4304.6万吨,同比下降2.7%。
日前发布的《山东省落实〈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实施细则》指出,2018年12月底前,各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加大钢铁、焦化、火电等行业产能淘汰和压减力度,列入去产能的钢铁企业,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2018年,全省钢铁产能压减退出355万吨。7个传输通道城市完成国家下达燃煤小火电机组淘汰任务。加大7个传输通道城市独立焦化企业淘汰力度,全省实施"以钢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