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煤价会在年前止跌企稳吗?
进入12月以来,国内动力煤现货价格一路狂跌。 截止12月26日,北方港口主流报价已跌至575-580 元左右,汾渭CCI5500指数本月连降11期至577元/吨,为今年4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签发《关于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规定了500-570元为价格波动正常的绿色区间。过去近两年以来,国内动力煤只在去年5-6月以及今年4月短暂位于绿色区间,大部分时间都在600元以上的红色区间。
从12月22日开始全国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天,同时也进入了煤炭需求最旺盛的时期。然而,煤价却狂跌不止,值得业内人士深思。
与去年不同,今年的"煤改气"相当温和,而且国家在很早就开始加大天然气进口和储备,因此今年冬天的供暖形势不会像去年"气荒"后居民空调用电猛增,导致电厂库存严重不足,煤价一度飙升至720元/吨。
此外,各大电厂在今年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补库,维持高位库存。沿海六大电厂库存6月份增长超过200万吨,此后又在10-12月间增长了约400万吨。因此与去年相比,在日耗持平的情况下,电厂存煤平均可用天数高出5-8天。
接下来,煤价会如何走向呢?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声音,看涨看空都有,而且都有各自的理由。
看涨的声音首先认为电厂和其他买家会在此时抄底,带动整个市场情绪转变,价格从而出现回升。现在的现货价格已经很接近长协价,对于那些没有长协的小型电厂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时机。
欢于大电厂而言也不失为补库良机。六大电厂库存数据显示,近期库存消耗较快。 最新一期(12月27日)的库存总量已跌出1600万吨,日耗上升至77万吨,可用天数降至21天。
寒流来袭会进一步增强电厂采购需求。受强冷空气影响,27日至31日,西北地区东部、黄淮南部及以南大部地区将先后降温6~10℃。最低温度0℃线从黄淮逐步南移,30日至31日将移至南岭一带地区。
此外,港口价格倒挂也支持煤价走出低谷。近日港口贸易商反映需求有所回升,成交和询货氛围良好,但有不少贸易商表示发运成本现已倒挂30-50元,捂货惜售等待市场回暖止损。
看空的也大有人在,其中不少人更对1月份的市场持谨慎态度。首先是高库存。六大电厂库存尽管消耗加快,但仍比去年同期高出大约400万吨,可用天数相差4-7天。一些贸易商认为后期的降温会加速电厂的日耗,但可能并不会引起大范围的补库行为。
本月几家沿海电力集团已经订购了大量1月份交付的进口煤。 虽然12月进口煤在国内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会进一步减少,但1月份进口量很可能大幅回升。
此外,新一轮长协煤也会在明年初开始交付,于整个市场而言,1月份似乎并不缺煤。
2016年去产能政策推行以后,国内动力煤市场变化较以往更为频繁和迅速,尤其今年,"淡季不淡"和"旺季不旺"似乎已成为常态。这使得市场参与者在判断市场走向时变得更加谨慎,交易时更多采用以CCI指数为基础的浮动价格。
市场的另一个特征就是惯性。尽管有一些因素可以支撑或削弱价格趋势,但在惯性作用下仍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趋势,并不会突然反转。目前来看,尽管低气温、高日耗等因素足以支持市场止跌回升,但市场价格仍保持下行趋势。
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等国有大型煤矿通常会在月末或下月初公布其下月的月度和年度长协价格,这些价格一般被视为市场变化的风向标。也许待这些价格公布后,市场将迎来新的变化。
